新春特刊.六横年味
异地的年味,是乡愁的味道
□记者 沈丹维
常言道,过了腊八就是年。六横人开始忙碌着拾掇年货,打算留在六横过年的新六横人,也忙碌起来了。
他们以各种常见、不常见的食材,制作家乡的味道。那美味,都是对新一年的美好向往……
寒潮刚过,依然寒气袭人,峧头姐妹火锅店外,整齐地晾晒着十几串腊肠。这都是店里的川妹子们纯手工制作的。
“肥瘦相间,最是好吃。”19岁的邹萍两个月前刚来到叔父的店里帮忙,说起川味,根本停不下来。姐妹火锅在峧头开了六年了,老板一家五口来自四川省自贡市荣县。说起当初来六横的经历,老板娘王晓玲说,一个六横的朋友告诉他们,这里缺家正宗的川菜店,或许能火呢。
抓住朋友口中的商机,他们举家来到了六横。王晓玲夫妇俩,父母亲,儿子,一家五口,便成了新六横人。一家人齐了,也便安心地在六横生根。六年间,每年过年,他们不是五口之家的小年,而是三四十个人的大年。
这个店里40多个伙计,三分之二是四川人。每年过年,店里会有三天的假期,从除夕开始,这也是每年川味年夜饭的时候,店里的人围坐成4桌。
老板娘王晓玲说,四川人年夜饭桌上,必备的三道菜——腊肉、腊肠、红糖糯米饭。腊肉、腊肠,从年前一个多月就开始准备了。“调料都是老家运来的,花椒、辣椒之类的。”四川人做出来的食物,纯天然地带有川味儿。大块的猪肉用预先配好的调料腌制,待天气晴好的时候晒干,普通腊肉就算完成了,而他们的腊肉还多了一道“熏”的程序。“用柏树枝、花生壳、甘蔗皮等做燃料,这样熏出来的腊肉就有不一样的味道。”
而腊肠选用皮薄透的猪小肠,肥瘦相间的猪肉切成片状,用辣椒面等调料腌制后,用漏斗状的工具灌入猪肠里,再晾晒,就有了麻辣的腊肠。
他们把红糖糯米饭叫做“酒米饭”,想吃这道“菜”,只消提前两天准备就好。糯米浸泡后,蒸熟,倒入油、红糖拌匀,就是半成品了。红艳艳的,就是来年红红火火的彩头。吃的时候,用大勺舀出来,装盘再上锅蒸,出锅后再扣上几片肉,就是香喷喷的糯米饭了。
四川人偏爱打牌,年夜饭后,他们的川牌就亮相了。川牌与普通的扑克牌不同,川牌更长、更窄,没有数字,没有字母,有的只是红色、黑色的椭圆形,也许只有四川人懂得其中的乐趣。
本土的年味,是幸福的滋味
□记者 张伊芮
年节将至,又到了年糕作坊一年中最忙的时段。蒸汽升腾,弥漫出满屋的温润水汽;一道道工序间,粳米加工成水磨年糕。
车间生产的效率是手工制作的将近10倍,但看似简单的工序,却蕴含着最传统的六横年味。位于五星社区积峙村的年糕厂是六横仅存的为数不多的年糕作坊,听老板透露,过年前一个多月的短暂时间,厂里平均每天生产年糕达两三千斤,是平日的10倍。
“给我来十斤年糕。”家住峧头的王阿姨乐呵呵地说:谢年的日子,少不了年糕,寓意年年高升。
按照六横人的过年习俗,根据家人的生肖,选择合适的黄道吉日谢年。具体时辰依当日涨潮落潮时间而定。竹笋一个,节节高升;鱼一条,年年有余,菠萝一个,万年长青;金桔一盆,来年发财;苹果一盆,平平安安。还有豆腐、香干、木耳、红枣、糕饼等,在四方桌上依次摆上24盆。
头天晚上,王阿姨就备好了送年的东西,待次日7点半,涨潮时分,点燃香烛,供奉菩萨,祈祷来年五谷丰登、吉祥如意。
谢年开启了王阿姨家正式过年的第一道“工序”,但年货的置办却早在半月前就开始了。风鳗、风带鱼本来已早早完成腌制,晾晒在自家的阳台,但今冬的连续阴雨天,王阿姨家过年的风鳗、风带鱼就从市场上采购了。
年前的大扫除,扫去一年的晦气,整洁迎新。腊月二十三晚上,祭灶,送造神上天过年,年三十迎造神归来。都是王阿姨,也是六横家家户户的传统年俗。
在除夕夜全家团聚,享受年夜饭,热闹看春晚后,正月初一,上庙祈福,也开启了过年走亲访友的节奏。
今年,王阿姨家的“年”更是打破常规:“过完初一,就和儿子、女儿北上,远赴长白山,去体验东北的年味,去领略千里冰封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咯”。